2007年2月18日 星期日

計畫緣起



近年來在政策與經濟結構改變下,台灣青年對於國際事務的接觸普遍缺乏經驗,以致在面臨到文化衝擊時,往往感到迷惘與徬徨,即使許多學生已擁有豐富的出國經驗,然而思考的深度與廣度仍不足以使其在遊歷歸國後展開對世界的關懷。台大在最近兩年間,有諸多社團展開國際學生交流,如AIESEC、模擬聯合國社,以及其他新成立的小型社團,專門以國際青年學生交流為歷年重要活動之一,一整年的社課內容便是以訓練社員國際觀與異國文化交流該具備之態度與視野,此外更加強對於台灣本土的文化學習,然而此類活動,並沒有辦法真正的透過交流過程給予第三世界國家實質之經濟與社會幫助,僅少數在大學成立有社團分會的國家,才得以有義工交流協助。


2006年7月28日,在法鼓山主辦之Compassionate World Youth Conference,我認識了來自遙遠西非國度獅子山共和國的朋友Sylvanus與Solomon,以及來自南非的Desmond Tutu Peace Center的Bianca,在一次關於戰後和平重建與避免戰爭的討論會中,我深受他們所分享的故事與重建歷程所感動。即使曾經在家裡看過CNN與慈濟大愛頻道或是國家地理頻道與Discovery播出過無數關於戰爭和災後重建的影片,與真正生活在當中的人們接觸分享,這樣的真實與震撼卻是前所未有的。當下的我,心中掠過的盡是諸多台灣能夠給予協助的方案計畫。


非洲—小時候歷史與地理課本中總是重述與再三強調,這是人類的起源地,然而,對於生在台灣的我們,這塊土地卻是如此的陌生,顯少有人可以道出非洲有哪些國家,他的相對位置為何。非洲—在台灣的國中與高中的教育課程中,都被放在最後一章,甚至因為聯考頂多只會出現一題考題,因此老師僅草草略過這一章節。但在整個地球上,這塊土地,是今日人們持續不斷關心的一塊處女地,在台灣的我們,又有多少人,在他的一生中曾經想像過「非洲」的樣子呢?
有人知道非洲幾乎所有的國家都被聯合國列為低度開發急需協助地區?有人能夠想像在路上走路的孩子,十個有八個是餓著肚子的,他們沒有父母,一天只能吃一餐,甚至好幾天沒有東西吃?有人知道,我們今日看到的美麗鑽石,背後有多少的鮮血故事?飢餓三十的活動在台灣每年舉辦,然而除了那些坐在大廣場中願意體驗挨餓的人們,深切了解了飢餓之無助外,其他坐在家裡看到新聞的人,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燃起心中對於這些相對經濟弱勢國家的關懷?


早在六七年前的國小課本中便提到世界公民與地球村的概念,但到了今日,有多少人在生活中是真的以世界公民的身分自居,有多少人真的認為世界是個「地球村」?我們的格局與視野,在經過台灣的國中與高中教育體系後,到了大學,多數人都成為以自我為中心的獨立個體,在政治紛亂與經濟結構正在歷經轉變的社會中,顯少有人再願意關心公共事務,多數青年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等待下一輪的選舉與政黨輪替,然而這樣的態度,對於我們的未來是有幫助的嗎?抑或他只是個惡性循環。


我們需要更多的國際關懷與教育,不是照本宣科,也不僅是課本上的文字、新聞上的標語,而是人人可以參與的行動,人人能夠體驗的心理歷程,在台灣是如此,在獅子山亦是如此;本計畫將連結起台灣與獅子山的橋樑,透過網路的媒介,讓人們知道我們該關注的不僅是誹聞與花邊新聞,我們該做的不應是等待與抱怨,我們能夠付出更多,世界能夠得到更多。


0 Comments: